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

今天小编就成语故事滥竽充数,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。是因为南郭先生本人的懒惰吗?

韩非子记:"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"这是滥竽充数的来源。"几千年来,人们一直把南郭先生看作是用假的充当真的、门外汉充当专家的典型例子,但很少有人考虑过南郭先生出现的体制原因。

南郭先生出现的原因不是南郭先生的懒惰或欺诈的本性,而是制度的不合理。

人是理性的,无论是在劳动的情况下使利益最大化,还是在利润的情况下使劳动最小化。齐宣王实行的是一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制度,“廪食以数百人”,无论付出多少劳动,都得到同样的食物,当然,努力越少越好,装作一幅在吹的样子,其实没有在吹。

吹竽是集体行为(合奏),所以南郭先生可以搭便车。如果齐宣王继续活下去,甚至生命无边,可以假设这个吹竽团会沦陷。南郭还能拿同样的食物做榜样,引起更多人的效仿,或者真正吹得好有实实在在在卖力的人走了,留下南郭这样的人。此时貌似有三百人吹奏,但实际上没有声音,齐宣王也将乐团解散。这就是平均主义导致的集体低效率。如果只有南郭一个人,其他299个人还在用力吹,那也就算了,但南郭的示范效应会让所有人都成为南郭。

要使像南郭这样懒惰的人变得勤劳,不是靠道德说教,而是靠制度的改变。

当齐湣王改变他的制度,一个接一个地吹竽时,南国先生只有两种方法,要么很难学会吹竽,要么就被淘汰。南郭处士没有吹竽的天分,只好跑掉了。如果你消灭了像南郭这样的人,你就会激励别人,你的效率肯定会提高。

事实上,人的懒惰或勤奋并不是天生的,而是制度引导的结果。平等的烹饪制度可以把勤劳的人变成懒惰的人,有效的激励制度也可以把懒惰的人变成勤劳的人。

这是经济学家常说的另一种说法:一个好的制度会让坏人做好事——懒惰的南郭处士必须努力工作,否则他们就会被淘汰。如果齐国当时采用了和齐湣王一样的方法,南郭先生就必须学习其他一些技能。

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,感谢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