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下面小编介绍中晚唐时期的边塞诗,没有慷慨激昂,读来令人痛心疾首。
唐代是边塞诗最为盛行的时代,因初唐至盛唐时期国家气象恢弘,于内则国治民安,对外则开疆拓土。这样的背景下也就催生了很多崇尚从军、描述边塞风光、歌颂国家强大的边塞诗。
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就曾说道:“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”,可见从军风气之盛;王昌龄“黄金百战穿金甲,不斩楼兰誓不还”表达出人们内心杀敌报国的激情;还有李白的“突营射杀呼延将,独领残兵千骑归”所刻画的英雄本色。
这些都是时代背景下所催生出的盛唐之音,即便单纯写景的边塞诗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、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也将盛唐的边塞风光展示的壮丽瑰奇。
不过这种盛唐气象在安史之乱唐王朝开始没落后也随之消沉了,中晚唐时期的边塞诗虽也不乏佳篇,但在气象上远逊盛唐。而且多带有对战争的批判性。比如“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”。
可以说国家的没落虽然没有导致边塞诗没落,却让边塞诗少了一些让人振奋激昂的精气神儿。甚至有些边塞诗读来令人痛心疾首,就像下面这首司空图的《河湟有感》:
河湟有感
唐·司空图
一自萧关起战尘,
河湟隔断异乡春。
汉儿尽作胡儿语,
却向城头骂汉人。
河湟,是指黄河与湟水,也就是河西陇右一带。安史之乱爆发时,大唐一心平乱,边防空虚,吐蕃趁机入侵,河西陇右相继沦陷。后来吐蕃以此为根基,再次攻陷了北庭都护府,河西走廊就此被吐蕃拦腰截断,致使大唐与西域安西都护府的联系被阻绝达百年之久。而吐蕃占据河湟三十余载,使得当地汉人再不思唐,司空图此诗正是为此有感而发。
诗中前两句“一自萧关起战尘,河湟隔断异乡春”首先简练地概括了河湟一代被吐蕃侵略占据的历史。萧关是河湟与中原之间的军事要塞,萧关失陷,河湟断绝也随即沦陷。
一个“隔断异乡春”形象地表明两地自此音讯不通,国家被分裂的状况。此处的“春”不惟指季节气候,也隐喻民族风俗习俗。身处吐蕃统治下的河湟百姓,再也难享唐朝教化,渐渐被同化为“胡人”!
后两句则直接写出汉人胡化后的表现,三十余载近乎两代人的时间,使得河湟汉族青年都说吐蕃话。更为痛心的是,这些说吐蕃话的汉人俨然将自己当作胡人,在城下用胡儿语大骂汉人。
联想最近全球疫情之下纷纷回国的华人,有“只喝矿泉水”的,有大喊“欧洲回来的就这待遇”的,甚至还有已加入别国国籍却回国跑步的“跑步女”…尽是丑陋姿态,与“汉儿尽作胡儿语,却向城头骂汉人”何其相像!
河湟的“汉儿”自幼被吐蕃统治,已被胡化尚可理解一二,而现今的“跑步女”和“欧洲回来的”生于国内反而辱国祸国,却是更为可恶可恨了!
相关文章
最新文章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