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今天小编要讲一个不一样的纳兰性德,我们都读过他的爱情诗,其实他还有边塞诗。下面小编就说说纳兰性德的边塞诗《菩萨蛮》。
《菩萨蛮·白日惊飚冬已半》
清朝纳兰性德
白日惊飚冬已半,解鞍正值昏鸦乱。冰合大河流,茫茫一片愁。
烧痕空极望,鼓角高城上。明日近长安,客心愁未阑。
纳兰性德的仕途,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塞外的行程上。自23岁正式踏入仕途,他的职业圈定在天子侍卫这个角色。23岁任三等侍卫,28岁升二等侍卫,30岁升一等侍卫。这是清朝五官的品级,正一品侍卫是武职正三品,主要由满清上三旗中的子弟担任。而纳兰性德的品级尤其高,是御前侍卫。虽然常常可以看到皇帝,以维护皇帝的安全为自己的责任。但实际上这一个职位并不能太多的施展自己的抱负。它通常是有严密的制度和强化的责任心。
这既是皇帝笼络贵族子弟的一种手段,也是一种安全的内围化,以贵族子弟保护皇帝安全,福祸共担,同仇敌忾。
纳兰性德在这个职位上,做了7年之久。对于正常的从仕途上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讲,这7年并不算长。而且塞外风雪磨砺,康熙又委任纳兰性德出使梭龙,委以军事和政治的重任,如果纳兰性德天假以年,或会有更大的委任。又或者,随着人到中年,纳兰性德的词风,会从清旷轻灵转入更加雄浑的境界。
清朝由于词坛寂寞,文网苛刻,所以诗人词人都出得少,更遑论塞外诗词。纳兰性德是不多的,以真挚的眼和心,写下大量塞外诗词的诗人。虽然吴兆骞背后是称为满清唯一的塞外诗人,当纳兰性德占据着词坛高端的位置,所以纳兰性德的塞外诗词,更加为人所知。
虽然纳兰性德以情词见长,以细腻悱恻之笔,描写了情感的深邃和迷离。但实际他的塞外诗词,洗练清俊,景致开阔,比情诗更加清远写实,每有情景好句,有男儿本色,所以我更喜欢。
“白日惊飚冬已半,解鞍正值昏鸦乱。”有诗词作“惊飚掠地冬将半”,我认为这两句都是纳兰的亲作,”惊飚掠地冬将半,是世人刚写词时的一种亲身体感“,康熙21年的11月,纳兰性德28岁,秋天初始梭龙,从冰天雪地的黑龙江,回到北京,来回三个月,而11月份正在回程。领受着塞外征程的风霜雨雪。而让诗人最为感受的是巨大的风,席地卷天,掠地二字,人马不稳,行行如逆。
那么“白日惊飚冬已半”,要么就是过几天的回望,要么就是后来站在历史高度的回忆。他回忆那几天的情形,并没有下雪,是大白天的狂风,卷地而来。这个中间添加了白日二字,更显出白天边地冬天的鲜明,一边是蓝天白日,一边是狂风走雪。
“解鞍正值昏鸦乱。”有人算过纳兰性德的每日行程,约每天200里。朝行暮宿,虽然有驿站接待,冰雪苦寒之地,真是人疲马倦,夕阳西下,看得见苍茫的树木,万鸦投林。
那么在北方的晴朗的冬天的傍晚,纳兰性德在驿站小憩,他看到了什么呢?
“冰合大河流,茫茫一片愁。”此时北方的江水已经封冻,黄昏里反射出暮色余光,茫茫一片,那感觉,是一片忧愁。这句话也只有在晴天暮色里,才能感受到长河冰雪的反光,那些细碎的反光,在暮色里,生出的视觉的零碎,那就是“愁”。
“烧痕空极望,鼓角高城上。”这个烧痕该做如何解释?有两种解释。一种是秋冬的荒草,用火烧去,形成来年的肥料,这中间有人为的也有野火。在冰天雪地的北方,形成一道特殊的疮痍的风景。
但另一种解释却很明丽,这不是没有雪的晴天吗?地上虽然落了雪,天空却蓝的明净,那霞光和暮色满天,勾勒出边城高楼。
但无论哪种解释,都给人一种壮阔苍凉的感觉。
“明日近长安,客心愁未阑。”其实纳兰性德是岁末,也就是12月底回到的北京。所有的回程都叫近长安,但长安并不是明天想进就进。这只是一个无限趋近的含义。而风雪兼程,旅途劳顿,虽然渐近长安,那作为客旅的忧思,游子的思念,却没有尽头。
这首诗写出了东北冰天雪地的极寒,有胜景之美,更有路途劳顿。
为什么“明日近长安,客心愁未阑。”实际这牵扯到纳兰性德的隐痛。长安是纳兰性德名义上的家,他一出门就会想它,但实际上由于纳兰性德的妻子过早离世,那长安的家,对于他来讲已经不具有最真切最温暖的家的含义。在远离它时,长安是故乡,但是在靠近它时,长安真的是他的家吗?
纳兰性德的灵魂漂泊之感,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分外的体现。这也是纳兰性德说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。但是塞外苦寒,在那里也不是他真正的家。他就像盘旋在长安上空的一条青龙,时而望北,时而望南,而他的妻子,已经化作了天上的冰冷的星辰。这是纳兰性德无解的孤境。但是正是这种孤境,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对冰天雪地的审美。这也是纳兰性德塞外词与众不同的地方。
比长河落日圆,更加的苍茫,更加的凄楚。但正是这种心中的寂寥,那冰合大河流,在暮色当中,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锐利细碎的忧愁和美。既壮阔,又冷美,既让人体感难捱,又让人无限回味。这就是北国的冬天。
相关文章
最新文章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