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有个成语叫一字之师,指的是旁人给改一个字,让原来的作品更好。这个成语出自北宋文人陶岳编著的《五代史补》,讲的是这样一段雅事:
当年晚唐著名诗僧齐己写了一首名为《早梅》的诗,诗中有一句“前村深雪里,昨夜数枝开”,他拿去找大诗人郑谷品鉴,对方于是将他的“数枝梅”改成了“一枝梅”。虽只改了一个字,却让整首诗的意境都更加优美,齐己感激不已,称郑谷为自己的“一字之师”。
本期要和大家说的也是一个一字之师的事。这次的“徒弟”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,而他这个“师父”则是一位不知名的路人。高适的诗作水平大家应该都知道,在唐代算是一流的诗人了,他的“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”,“借问梅花何处落,风吹一夜满关山”等诗句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。
高适的这首诗是怎么错的呢?被谁改的呢?一字之师这个故事是怎样的?
一日高适在杭州一个山寺漫游,夜里他见到明月当空,秋风徐徐,钱塘江水在月光下熠熠生辉,于是诗兴大发在寺庙的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七言诗:
绝岭秋风已自凉,鹤翔松露湿衣裳。
前村月落一江水,僧在翠微闲竹房。
当时写完这首诗高适心中颇为满意,毕竟无论是从意境还是字句来看,这都是一首好诗。次日,他便乘船离开山寺,夜间他又赏了一回江景,才发现江水根本不是一江,而是半江。原来钱塘江有涨潮退潮的区别,他在山寺看到月落时江中应该只有半江水,所以他那首写在墙上的妙诗其实是一首“错诗”。高适很想回去改一个字,毕竟出现这样的错误不是他能接受的,可惜当时船已行到一半,他仍有公务在身,便只得作罢。
过了一段时间,高适找到时间回到寺庙准备改诗,却发现那“一江”早就被人改成了“半江”。这样一改后这首错诗不但写得优美而且字字准确,成为了一首妙诗,流传至今。高适当时找到僧人打听,众人只说是一个过路的书生所改,改完他就走了。后来高适虽多方寻找,还是无果。
仔细品读这首诗,写得确实是不错的。前两句写诗人在秋风中来行走于山岭间,鹤翔其间,松树上的露水沾在衣裳上,令诗人倍感惬意。在这两句中最妙的是“已自凉”3个字,初秋的风清爽宜人,令诗人沉醉在山林间。
改过后的第三句是“前村月落半江水”诗人的视角显然是俯视,从山上看远处的渔村,江水和月色完美融合,遥远的圆月就像落入了江水中一般。很显然,诗人之前之所以会将半江水看成一江水,正是因为水天相接在夜色朦胧中很难分辨。最后一句“僧在翠微闲竹房”则由写景到写人,诗人回到僧舍,看见竹房内的僧人,在月光下他也成了山中一景。
通读这首诗,虽然没有抒情,但诗人内心的闲适却早就跃然纸上。在写景时,他一句一景,将风、鹤、松、露、月、江、村、僧、房等景物完美联系起来,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秋景图,这也是其能流传至今的原因。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?
相关文章
最新文章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