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李白很著名的一首诗,语言很“接地气”,却将异地相思写到了极致

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。”韩愈说这句话的时候,不知道心里到底作何感想呢?是出于对前人的崇敬,还是对当时宵小的不屑,或许两者兼而有之。

关于韩愈创作这首诗的目的,我们现代人已经无从推测,只是,这句话从此被后世喜欢诗歌的人奉为圭臬。

李杜在对的时代做了对的事情,将属于唐代的新文学形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,以至于后人亦无法超越,始终被束缚在两人的圈子里,唐诗这种文学形式,从成熟慢慢走向了死亡。

无论历史上对于唐诗以及其他诗人的评论有多少,有一点是确定的,那就是李杜的地位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超过,说起唐诗,说起诗歌,李杜就是永远的最高点。

而李白的伟大,不仅在于他极致的浪漫,更在于他对普天下各式各样的人,都有着一颗同样强烈的同理心。

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快乐,李白能够完完全全的分享,而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灾难与痛苦,李白也能丝毫不差的感受到,然后以自己的才华为笔,将其浪漫的表达出来。

李白许多名篇就运用到了自己的这项特异功能,比如最出名的一首“妾发初覆额,折花门前剧”,就是李白将自己带入进了这位女孩的内心,并且跟随她走完了从长大到出嫁,从羞涩到不离不弃,从分离到相迎的生命历程。

比如“但见泪痕湿,不知心恨谁”,李白能够感受到高楼之中女子的惆怅,这惆怅还有着一个明确又模糊的对象,李白依旧是用很美的语言将它表达了出来,一位千年前女子独自悲伤的心事,就此称为传唱千古的名篇。

其实,这样的角色拓宽正是文学与美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,它能够让一个人从自己平常的角色里解放出来,去感受社会中其他人的喜怒哀乐,这是对于自己的解放,也是生命的扩宽。如果一首诗让你觉得逼仄,让你觉得自己还是自己,甚至有被束缚的感觉,这一定不会是一首好诗。

今天我们要欣赏的,是李白“角色扮演”的另一首诗,也非常的著名。

春思

唐代:李白

燕草如碧丝,秦桑低绿枝。

当君怀归日,是妾断肠时。

春风不相识,何事入罗帏。

读完整首诗我们可以看出,这是在写一位妇人的惆怅,妇人的丈夫从军出征,远戍边塞,在离妻子千里之外的战场上浴血搏杀,绵绵的战争似乎永无止境,丈夫的归期亦是遥遥无期。

这首诗就从这位妇人的视角,写了对丈夫魂牵梦萦的思念,以及对爱情的坚贞。不同于平常的李白,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,没有特别华丽的字句,然而最不平凡的世间深情,也就藏在这一段文字里。

当燕地的草刚刚冒出土地,如碧丝般柔嫩的时候,秦地的桑树已经郁郁葱葱,叶满枝桠了。当你涌起思家之情的时候,也是我思念你到断肠的时候啊。春风不要作怪,你我又不相识,为什么要吹入我的青罗帐呢?

前两句情景交融,通过两个对比将妇人对丈夫浓浓的思念表达了出来。

然而最出彩的,却是诗的最后一句。本来在讲异地夫妇的相思,为什么突然提到春风呢?

强行延伸的话,可能会出来许多寓意,说春风打扰了妇人思念的心绪,说春风象征外界的闲言碎语,说春风正好撞上了妇人的一肚子怨气,等等等等。

可是,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看得简单一点,看成一首民歌那样呢,春风就只是春风,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刻,惊扰到了正沉浸在思念中的妇人。

没有什么寓意,但画面本身,很美。而美本身,就蕴含了足够多的情感。

上面说到民歌,最近在读蒋勋讲文学的书,对民歌这种文学体裁感触很深。

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,情感力量最重,最浓厚的一定是民歌,因为民歌源自于真实的生活,而文人的作品往往直指生命,生命的归宿是虚无,文人的诗也带着虚无。

这首诗就很有民歌特色,没有什么夸张的形容和对生命的无病呻吟,说相思,就纯是在描述相思,没有一笔跑题,也不考虑什么生命的虚无。

这样真实的、离别的情感,即使在现世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经历,许多人都曾经有过,所以对这样的诗篇,感触就特别的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