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李白和杜甫被誉为中国古代诗坛的“双子星”,如果说李白是一个喜欢仰望星空的诗仙,那么杜甫则是一个俯瞰大地的诗圣。
杜甫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,具有浓浓的忠君爱国思想。安史之乱后,他更是忧国忧民,从他那一首首抑扬顿挫的诗中,便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仁慈与爱国情怀,这首《石壕吏》便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
《石壕吏》
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
吏呼一何怒!妇啼一何苦!
听妇前致词:三男邺城戍。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
夜久语声绝,如闻泣幽咽。天明登前途,独与老翁别。
公元755年,爆发了震惊朝野的安史之乱。大唐看似是一座坚如磐石的帝国大厦,顷刻间即将倒塌。
大唐曾经的繁华富庶,如今变得满目疮痍,皇帝唐玄宗带着后宫家眷往西南方向逃走,此时的百姓死伤无数,流离失所,而官职卑微的杜甫便是难民中的一员。
乾元二年的一个春天,也就是759年,杜甫离开洛阳,赶往华州任所。一路走来,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黎民百姓带来的无尽灾难,所经之处哀鸿遍野,这样的情景让杜甫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哀痛。
在一个傍晚,杜甫投宿在石壕村的一户农家,深夜遇到了吏卒强行征兵,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,便感慨地写下了这首《石壕吏》。
差役来的时候,家中老翁闻讯翻过墙逃走了,只有老妇一人出门应对。差役凶狠地叫喊着,而老妇则是一直哭泣,伤痛不已,杜甫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。之后,老妇便向官兵哭诉道:
三男邺城戍。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
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去邺城参军打仗了,其中的一个儿子给家中写了书信,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在战争中死去。活着的人也好不到哪去,勉强度日,而死去的人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。
三个儿子在外打仗,家中的情况也是艰难无比。老妇又接着说道:
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
你看,家里再也没有什么能打仗的人了,只有一个还在襁褓中吃奶的孙子,因为孙子还在,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,但是身上的衣服全是补丁,没有一件完好的。无奈悲痛之余,老妇只得向官兵哭诉说:
自己虽然年老体衰,但是如果需要的话,她可以连夜跟着差役回军营,到河阳去应征,或许还能为部队准备早餐。
此时,夜已经深了,说话的声音也渐渐小了,只隐隐约约地听到老妇时断时续哭泣的声音,老妇终究还是被差役带走去了前线。
杜甫将这一切听闻和见闻记录下来。
天亮后,杜甫欲离开石壕村,只得与回到家中的老翁告别。
征兵本是为了保家卫国,但是这样粗暴的征兵方式,却又极大地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,从这方面看,杜甫不愧是人民的诗人,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。
相关文章
最新文章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