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。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。古诗中多用“长相思”三字,如李白的“长相思”就有“孤灯不明思欲绝”、“忆君迢迢隔青天”等,李煜、林逋等也有著作。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。

白居易的为官之路非常坎坷,一直处于政治失意状态,于是到了晚年,他决定独善其身,以诗酒自娱,与家姬歌舞为伴。史料有据可查的白居易最宠爱的两位家姬是樊素和小蛮,白居易为她们写下“樱桃樊素口,杨柳小蛮腰”的赞美之词。

而白居易这首《长相思》不是写给他的妻子,而是他的家姬樊素。樊素是白居易的家姬之一,颇有才华,能歌善舞,在《旧唐书·白居易传》中樊素也被提到:“樊素、蛮子者,能歌善舞”。可想而知,樊素在白居易心中的地位是非同一般的。

《长相思两首》(其一)

唐.白居易

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洲古渡头,吴山点点愁。

思悠悠,恨悠悠,恨到归时方始休,月明人倚楼。

“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洲古渡头。吴山点点愁。”汴水流啊,泗水流,一直流到了瓜洲古渡口。那江南群山,起起伏伏,像是在诉说着绵绵无尽的忧愁。

这首词应该是樊素离开自己不久之后才写的,因为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樊素回南方故乡的必经之路,她是杭州人。词中提到的“汴水”源于河南,流入安徽泗县后与“泗水”合流,最后流入淮河,“瓜州”在今天的江苏扬州市南面,“吴山”则泛指江南群山。词人想象中的吴中群山,就像是愁恨凝聚而成的,因为对樊素的思念。

樊素祖籍在杭州,吴山泛指江南群山。樊素离开白居易后往杭州而去,白居易远望江南群山,不由得心生离愁。与至爱的人分别,极目所见都能引起无尽相思,江水不再是江水,山川不再是山川,全部都幻化为相思的寄托之物。在这时的白居易的眼中,逝去的江水倒映着离去的你,汹涌的江水载着安静的你,一去不返;远望到江南群山就想起了你,与你的距离,同江南群山一样遥远。

古人常常用流水来表示忧愁,最著名的就属南唐后主李煜《虞美人》的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一句,那些愁是怎样的?就像是江水一样连绵不绝又无边无际。在这里,诗人用汴水、泗水的流动,来表现对侍妾的相思。

在白居易六十多岁时,不幸得了风疾,行动不便,这期间他还特意写了《病中诗十五首》,记录的是他这段时间里做的事情和一些感慨,比如他卖掉了跟随他多年的那匹白马,还让他宠爱的家姬离开自己,看来白居易也是位多情的人,不愿耽误她们的青春。可是,他那匹马反顾而鸣,不忍离去。樊素也伤感落泪说:“主人乘此骆五年,衔撅之下,不惊不逸。素事主十年,巾栉之间,无违无失。今素貌虽陋,未至衰摧。骆力犹壮,又无 。即骆之力,尚可以代主一步;素之歌,亦可送主一杯。一旦双去,有去无回。故素将去,其辞也苦;骆将去,其鸣也哀。此人之情也,马之情也,岂主君独无情哉?”

樊素对白居易也是情真意切,她与白居易相伴十余年,这种情份哪能轻易割舍的?你看,这份感情,连马儿都难以舍下,更何况人呢?如果她一旦离去,便是永别了。樊素说我若离开,离开时悲苦;马儿离开,它鸣叫声哀伤。人有感情,马有感情,难道只有主人您无情吗?

虽然不舍,还有点伤感,但还是让她们离去,在白居易70岁时,樊素走了。但樊素善歌《杨柳枝》,因又名柳枝,白居易思念中写了《别柳枝》一诗,为《病中诗十五首》之一。

《别柳枝》

两枝杨柳小楼中,嫋娜多年伴醉翁。明日放归归去后,世间应不要春风。

之后,白居易还作《春尽日宴罢,感事独吟(开成五年三月三十日作)》思念樊素:

五年三月今朝尽,客散筵空掩独扉。病与乐天相共住,春同樊素一时归。

“思悠悠,恨悠悠,恨到归时方始休。月明人倚楼。”止不住的思念,停不下的怨恨,而这一切的思念与怨恨只有你回来才会停止,等你回来了我们一起在月下依楼而望。用了两个“悠悠”,强化了忧愁的程度,“恨到归时方始休”表现了对樊素无尽的思念。但其实他心里明白,伊人一去不返便是永别了,只是诗人心里始终幻想着两人能够再次相聚,登上亭台楼阁,相互依偎,凭栏远望。

这首诗没有直接提及樊素,描写她的曼妙姿态,而是满篇尽是萧瑟的山水景色,悲悲切切,如泣如诉,倾吐内心如刀绞般的离愁,将相思之痛、离别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这首词被誉为抒发“闺怨”的名篇,就是因为虽然它短小,但构思却很奇巧,用回环复沓的句式,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,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,将相思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俞陛云在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》中评价这首词:若“晴空冰柱”,通体虚明,不着迹象,而含情无际。由汴而泗而江,心逐流波,愈行愈远,直到天末吴山,仍是愁痕点点,凌虚着想,音调复动宕入古。第四句用一“愁”字,而前三句皆化“愁”痕,否则汴泗交流,与人何涉耶!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,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,皆入倚楼一笑矣。

虽然白居易此词写得好,但是小编却有个遗憾,若是此篇词作是写给他的妻子该有多好啊!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