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提起唐代诗人孟浩然,他的田园山水诗堪称唐诗中的绝品,一首《春晓》浑然天成,深得大自然的情趣。孟浩然的诗歌平易浅显,他的人生经历也是平平淡淡,到了不惑之年,依然在犹豫徘徊之中,不知道身归何处。

年过四十,人生已进入了秋季,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有人已经功成名就,但也有人不甘于继续平淡,还想在人生和事业上再拼搏一把。年过四十毕竟不同于二三十岁,如何保持人生的激情,选择怎样的人生,这是一种情怀,这也是现代80后的困惑。

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一个薄有家底的书香门第,自小读书练剑,吟诗作赋,20岁那年诗歌作品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。他曾想通过引荐走上仕途,但未能如愿。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也是一无所获,这对于有忠君报国理想的文人而言,打击是致命的。

孟浩然是一位诗人,诗人喜欢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细节,用诗意来表达个人的情怀。在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那年已年近不惑,科考失利后,他写了一首五言律诗。

《秦中感秋寄远上人》

作者:孟浩然

一丘常欲卧,三径苦无资。

北土非吾愿,东林怀我师。

黄金燃桂尽,壮志逐年衰。

日夕凉风至,闻蝉但益悲。

这首诗的题目表明这是一首寄赠诗,秦中指的是写诗时作者还在长安,感秋既有对当时秋季的感怀,也有对人生的感慨,而远上人,是某个跳出尘世的隐逸者。

诗的首联说出了孟浩然内心本初的志向,他向往“一丘”的隐逸生活,这是直抒胸臆的心愿表达,而不是无奈之举。在唐代,的确有不少诗人向往隐逸的生活,他们厌倦了世俗的蝇营狗苟,而醉情于山水之间,这种想法是受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影响。

然而隐逸生活听起来令人向往,但其中的困苦常人无法想象。为了生存,有些文人开垦农田生活,有些文人寄存在寺院庙宇生活,甚至有人沦落为乞丐,只有少数诗人如王维等,依靠家产家底可以逍遥自在,而孟浩然却没有这个条件,这条路走不通。

诗的额联和颈联透露出作者的生存已陷入困顿。北土指的是作者从襄阳北上京都长安通过科举考试求官。古代文人大都有科举入仕的愿望,但也有不少文人抱着灵活的思想,如果政通人和,他们就出世为官;而遇到时局动荡,他们就选择隐逸生活。

孟浩然处于开元盛世时代,不仅是为了个人的理想,也为了现实的生活,他有愿望入朝为官为国为民效力。以他的才能,金榜题名完全不在话下,然而因为一句“不才明主弃”惹怒了唐玄宗,也彻底断送了他入朝为官的前途,这是他个人的悲剧,令人扼腕叹息。

在唐代,一旦入朝为官,就算是体制内的人了,薪金俸禄相当可观。然而孟浩然名落孙山了,旅居他乡加上身上的盘缠消耗殆尽,他陷入了人生的困境之中。这就像现代外出打工的中年人,找不到工作,身上有没有钱,想回家不甘心,不回家又走投无路。

写这首诗时已近深秋。傍晚时分,深秋的凉风已有刺骨的寒意,作者正当壮年,但又迫近不惑之年,前途茫茫,人生之路在何方?作者这时候听到了寒蝉的鸣叫,听蝉鸣容易引起人们悲秋之感,此情此景,作者哀愁悲苦无以言表,感情真挚,动人心魄。

人生苦短,而到了不惑之年,其实很多人依然有难以释怀的困惑。就像孟浩然,人生已由壮年开始迈向暮年,但前途茫茫,不知情归何处。所幸孟浩然是一位杰出的诗人,他的这首五言古诗向我们传递了唐代诗人的情怀,对现代的80后而言,应该深有感触。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