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《春晓》是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写于湖北襄阳鹿门山。

做上二句便煞住笔,复停想到昨夜去,又到花上来,看他用笔不定,瞻之在前,忽然在后矣。或问:何不写“夜来”在前?曰:看题中“晓”字。“处处闻啼鸟”下若再连一笔,则便不算晓矣,故特转到晓之前下“夜来”二字。“风雨声”紧跟上“闻”字,“晓”字便隔寻丈。其作“晓”精微有若此。——《而庵说唐诗》

唐朝永昌元年,689年,在湖北襄阳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,孟浩然出生了。

九岁开始读书写字,二十岁游玩鹿门山,作诗《题鹿门山》,个人的才干突显,诗歌风格形成。

可以看出,孟浩然的聪慧和读书的认真,造就小小年纪,就能诗歌创造。

711年,23岁的孟浩然,隐居于鹿儿山,更加勤奋读书,为后面的仕途做准备,在鹿儿山,还有孟浩然的好友张子容,一起读书,一起写诗,张子容在第二年的712年考取进士,去京城赶考之前,孟浩然还写诗赠送。

孟浩然在鹿门山隐居期间,写下了世人皆知的《春晓》:
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
这首诗,语言平易浅近,自然天成,没有一点雕琢的气息,而言浅意浓,景真情真,朴实而无华,如饮甘泉,不觉自醉。

孟浩然的文学功底,可见一斑。

漫游求仕,是当时大部分文人仕途的一种方式,李白、杜甫、高适一起漫游山东河南,也许当年的漫游跟现在出国留学一样,可以镀金,可以有个更好的发展。

孟浩然也是一样,713年,二十五岁离开家乡,离开了归隐的鹿门山,开始漫游,一方面结交社会名士,一方面增长见识,漫游的生活是需要经费的,大量财物的,这些都需要一个有财力的家庭支撑。

这期间,孟浩然也拜访当时的名门权贵,也请求当时的文人好友,但是都没有求得半个官职,一直处于失业状态,好在有诗有酒,孟浩然把自己纵情在山水之间,把精神寄托在大自然中。

也许是好友的提醒,也许对官场的向往,727年,近40岁的孟浩然第一次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。

无奈科举不中,孟浩然继续留在京城,看能不能找个机会,求得一官半职,虽然有时候也能到太学赋诗,名动公卿,惊艳四座,但终究好运没有落在孟浩然身上。

虽然在官场很失意,但是孟浩然在京城有很多的朋友,王维、张说都是他的至交,也有很多文人赏识他的才华,在当时的文学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。

据记载,张说在担任宰相的时候,邀请孟浩然到家里谈事,正在谈的过程中,唐玄宗突然造访张说家。

皇帝突然驾到,这一下子让张说和孟浩然都很紧张,突然不知该如何是好。

情急之下,大脑一片空白的孟浩然,马上钻进张说家的床底下,藏了起来,为什么要藏起来,未知,估计是直接面对天子,很紧张。

唐玄宗进来以后,张说不敢隐瞒实情,说出了这件事,玄宗就命令孟浩然出来面见,这时候,孟浩然就从床底下出来,参见唐玄宗。

玄宗见了孟浩然,说:“朕也听说过你的名字,你也很有才啊,今天见面,吟首诗来听听。”

这难得的在皇帝面前表现的机会。孟浩然不知道是激动还是紧张,就吟道:

“北阙休上书,南才归蔽庐。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。白发催年老,青阳逼岁除。永怀愁不寐,松月夜窗虚。”

这首诗不听不知道,一听,大家都吓一跳!

这首诗就是说朝廷里没有人赏识他,没有得到重用,没有伯乐。

唐玄宗也是懂诗的,听了那句“不才明主弃”马上就不高兴了,厉声说道:你从没求我做官,我也不曾抛弃你,为啥胡乱说呢?说完拂袖而去。

留下孟浩然和张说尴尬收场。

从这件事上也说明,孟浩然在官场上,还是欠火候,对官场上的规则懂得太少,一生在官场上的痕迹等于零。

官场失意,但是孟浩然在山水间,在田园里,找到了他理想的生活。